時間:2019-02-21 15:25 分類:豬年起名 作者:沈小蒓 咨詢大師
乳名雖然沒有大名那么正式,但也是供父母日常叫喚的昵稱。因此對于寶寶乳名的賦予,父母們更多的也會借助生肖喜忌,起名特定字等方式來起小名,以此希望能給寶寶起到一個好乳名。例如:2019年豬寶寶乳名帶米的查找,因為“米”既滿足生肖豬喜用字根,又突出寶寶可愛的特點,譬如:粒兒、米茜等等,具體內容一起看看這篇2019年豬寶寶乳名帶米文章內容。
粟
——拼音sù,本義指谷子,適合豬年女寶寶起乳名,例如“粟粟”一名發(fā)音悅耳動聽、簡單易讀。隱喻寶寶像谷子一樣茁壯成長,適應性強,健康等寓意內涵。
籽
——讀音是zǐ,意思為某些植物所結的種子??善鹑槊麨?ldquo;籽沐、籽洋、籽兒”,適合豬年出生的男寶寶、女寶寶。例如“籽洋”一名適合豬年男寶寶,形容他像種子一樣慢慢生根發(fā)芽、茁壯成長之義。
糖
——部首為“米”,屬于起乳名的常用字,可起乳名“糖糖、糖果”;適合豬年出生的女寶寶起名,突出女性寶寶的可愛、乖巧的氣質,使其乳名達到人如其名的印象特點。
粵
——部首“米”,讀音yuè,屬于廣東的別稱。用作豬寶寶乳名之時,寓意著他多才多藝、才華橫溢之義??善鹑槊?ldquo;粵粵”,適合男寶寶。
粲
——讀作càn,本意是指上等白米,也指鮮明、美好的樣子。出自《廣雅》“粲,文也。”,使其“粲”字更加有寓意內涵。并且也帶有“米”字根,適合豬年男寶寶起乳名。
米米
“米米”疊字起名的方式,突出了可愛、活潑、乖巧的寶寶形象。滿足大家對于豬寶寶乳名帶米字的查找。此外“米米”諧音給人一種來錢的寓意內涵,加深吉祥的含義。
小糯米
當豬寶寶出生在端午節(jié)之時,借助“小糯米”起乳名,既有紀念意義,又形象的突出了寶寶可愛,惹人喜愛的特點。其中“糯”也帶有米字形,加強父母對于帶米的查找。
小米糕
“小米糕”帶有生肖豬喜用的“米”字形外,也滿足很多父母指定用“米”字起乳名的要求。使其該乳名既滿足生肖喜忌,又滿足父母期望,屬于吉祥又有寓意內涵的乳名。
米粽
“米粽”兩字既滿足對于米字特定字的查找,又滿足豬喜用“米”字根的查找,適合端陽節(jié)豬年出生的男寶寶起該乳名,形容孩子穩(wěn)重、踏實。
米粉
“米”部首米,含義為稻米,適合豬寶寶起名用字;“粉”特指化妝用的粉末,引申為美麗、活潑的形象;“米粉”兩字搭配既滿足生肖豬喜用字的查找,又突出了寓意內涵,形容寶寶可愛、乖巧。
一、豬年女寶寶乳名帶米
01、奶糖、粉粉、糠糠、小奶糖
02、秈秈、羿粒、檜粉、小米粒
03、糖霄、粒娜、糖曉、小米糕
04、煦粉、糖糖、籽榆、小糕點
05、米嘉、米晴、燕粉、小糍粑
06、籽櫟、旸粉、小糖、小年糕
07、粉淏、糖靜、琴粉、小麋鹿
08、麗粒、小粟、妍咪、小糖果
二、豬年男寶寶乳名帶米
01、大米、米晨、包米、良米
02、錕秈、金米、石秈、仁米
03、黑米、邦米、譽秈、樂米
04、開米、米克、迪秈、米然
05、兵米、保米、米軒、遵米
06、盛米、瀚秈、東米、君米
07、昌米、米林、秈為、堅米
08、方秈、垣秈、秈吉、亞米
09、米洋、木米、啟米、世米
10、才米、家米、如米、鐘米
很多人認為起一個名字只是三個字而已,怎么要這么貴,起一個名字花這么多錢值不值?起一個吉祥好名字不是簡單的給你三個字,是通過對生辰、姓名學,生肖,星座、音形義等復雜的分析,反復篩選,綜合平衡的過程,方案包括生辰分析,生肖解析,詩詞起名、音形義、姓名心理學分析,適合用什么字,名字的具體含義解釋,整套起名方案近二十頁,字字斟酌,句句揣摩,只為讓您收到一份滿意的結果!
起名是一門手藝活。文學素養(yǎng)及功底,決定名字的格調與意蘊;八字命理、五行格局等能量學分析,助益孩子的運勢與福分。周易起名是通過寶寶的生辰八字,并以五行以及周易卦象為參考依據進行取名,同時又符合現代審美藝術,揚長避短,陰陽平衡,從而起到輔助人生運勢的作用。而傳統(tǒng)周易命理、數理,需要有專業(yè)的知識,難以掌握。一個真正符合命理數理的好名字,能夠讓人因名而貴、名揚天下。因此,起一個好名字,并不簡單,也并非投機取巧。而有些名字,注定無可復制,只屬于一個特定的人。
古人云:“賜子千金,不如教子一藝;教子一藝,不如賜子好名?!睘楹⒆尤∫谎琶?,并以名字所蘊訓勉之意,對其進行品性熏陶,非常有教育意義。我致力于在音形義俱佳的基礎上,結合國學、詩詞等傳統(tǒng)文化,賦予名字更豐富的文化內涵,更雋永吉利的寓意,給予名主更好的激勵和能量。古今融合,科學起名。用心起好名,好運伴一生。
陳清泓,陳大師,擅長寶寶起名、周易測名、命理咨詢等??釔垡讓W數理、八字命理、佛、道學說,精研《三命匯通》、《淵海子平》、《滴天隨》等易學古籍,長于傳統(tǒng)國學文化,開創(chuàng)一套以象法為主的命名體系,已為數萬名客戶服務,均獲得一致好評。曾有多篇研究成果發(fā)表于《中華易學》,多次受邀參加北京易學文化研討會。